当前位置: 返回首页 > 信息动态 > 常见问题 >

带您了解铸造模具的不同分类

2022-11-15 19:26 

铸造模具夹渣缺陷是指干砂粒、涂料及其他夹杂物在浇注过程中随着铁水进入铸件而形成的缺陷。在机加工后的铸件表面上,可看到白色或黑灰色的夹杂物斑点,单个或成片分布,白色为石英砂颗粒,黑灰色为渣、涂料、泡沫模型热解后残留物和其他夹杂。这种缺陷俗称为“进砂”或“夹渣”,在消失模铸造生产中该缺陷是一种很常见的缺陷。几乎采用消失模铸造的工厂是普遍存在的,且很难全部除去。

根据浇注系统型制的不同可将铸造模具分为三类:

一、大水口模具:流道及浇口在分模线上,与产品在开模时一起脱模,设计简单,容易加工,成本较低,所以多人采用大水口系统作业。

二、细水口模具:流道及浇口不在分模线上,一般直接在产品上,所以要设计多一组水口分模线,设计较为复杂,加工较困难,一般要视产品要求而选用细水口系统。

三、热流道模具:此类模具结构与细水口大体相同,其大区别是流道处于一个或多个有恒温的热流道板及热唧嘴里,无冷料脱模,流道及浇口直接在产品上,所以流道不需要脱模,此系统又称为无水口系统,可节省原材料,适用于原材料较贵、制品要求较不错的情况,设计及加工困难,模具成本较不错。热流道系统,又称热浇道系统,主要由热浇口套,热浇道板,温控电箱构成。我们常见的热流道系统有单点热浇口和多点热浇口二种形式。单点热浇口是用单一热浇口套直接把熔融塑料射入型腔,它适用单一腔单一浇口的塑料模具;多点热浇口是通过热浇道板把熔融料分枝到各分热浇口套中再进入到型腔,它适用于单腔多点入料或多腔模具。

铸造模具在生产铸件时需经过哪些操作?

1、脱蜡:将表面涂料硬化后的蜡件组放置在失蜡槽中,用蒸气加热使蜡溶解脱落,剩下砂型模壳。

2、浇铸:将原材料装入中频电炉中熔化,加入金属无素进行材料的多个地区,钢水温度升至1600度左右,炉前化学分析合格后将溶化的钢液通过浇包倒入模壳中,让钢液充满型腔然后冷却,并取样做炉后终检。

3、模具制作:我们根据样品或图纸做出产品的三维造型,并用此三维图制作铝制或钢制的模具。

4、粘浆:将蜡件组浸入含有水玻璃等涂料的缸中,涂上涂料。

5、除壳:将铸件表面的砂用震动的方法去掉。

6、注蜡:将液态蜡和固态蜡混合搅拌成糊状蜡膏,用注蜡枪将蜡膏注入金属模中,冷却后取出蜡模。

7、打磨:用砂轮机磨除浇冒口;用磨光机打磨不良表面。

8、模壳焙烧:将模壳放置焙烧炉中焙烧以增加其强度。

9、蜡件组合:加热不锈钢焊刀,将蜡模按工艺设计的要求焊接在浇口棒上。

10、切割:用氧气-乙炔焰从浇棒上切下铸件。

11、淋砂:对涂上涂料的蜡件组淋石英砂,再浸入含氯化铵和氯化镁等材料的硬化槽中硬化后进行干燥,然后进行下一层的操作,此过程重复6次左右后完毕。

12、包装、发送:对合格产品表面做防锈处理后装入胶合木板箱或铁皮箱后发运。

13、热处理:铸件按材质的要求进行正火、退火、淬火回火、感应淬火、渗碳、氮化等热处理。

14、机加工:按图纸要求用CNC进行金加工。

15、终检:用拉力机、冲击试验机、硬度机等检测设备对试棒进行机械性能的检测;用X光、特别波、磁粉探伤等检测设备对样件进行无损检测;用三座标和量具及卡规等检具对产品进行尺寸终检。

冀公网安备 13098102001890号